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对现有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未来应该如何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此,有专家表示,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便进入强监管的阶段,经过2016年一年的专项治理,成效比较明显,整体风险可控。进入2017年以来,整个金融行业都步入强监管周期,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一方面是过去专项治理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是金融体系整体监管强化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落地的表现,不必过度凸显和强调。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延期一年,未来一段时间,专项治理与合规整改仍然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旋律。 此前,互金行业相继出台了不少的政策法规,可是仍有部分内容需要地方政府作进一步完善、确认,比如备案管理制度、银行存管、数据披露等。在具体做法上,应严格准入管理、加大对机构监测力度、实行数据及时披露等。
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除了“监管”之外,“风险”成为另一个高频词。针对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创新监管技术,加大对平台资金、舆情的监测力度,建立举报制度,及时发现风险,做好风险预警。其次,应该发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自律作用,制定行业标准,完善行内自律惩戒机制。最后,还应加强对投资人的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
当然,如何在金融监管与创新之间实现平衡,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对金融业而言,安全与效率永远是一对矛盾体,具体的表现就是监管与创新的动态平衡。就现阶段而言,金融体系创新集聚了一定的风险隐患,需要通过强化监管予以化解,为下一次的金融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从具体手段上来看,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破局:
一是实施分类监管策略,细分不同业态、不同机构甚至不同业务的潜在风险概率,针对性实施不同的监管策略,比如银行账户分类、第三方支付账户分类皆是如此。
二是大力发展监管科技,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幅提升监管效率,提高监管能力和覆盖范围。
三是借鉴监管沙盒思路,允许金融机构在限定条件下进行大胆创新,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动态平衡,真正让适度监管、包容监管等创新监管精神落地。
互联网金融作为创新事物,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社会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包容。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互联网金融出现了无序生长,积累了大量风险,严重影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因此,监管对行业健康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鉴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价值,可采取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既打击不法行为,又能宽容金融创新。
2018-04-03 1290
2023-01-21 381
2018-07-13 1283
2019-01-18 2361
2017-10-13 1614
2020-04-27 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