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区块链+治理”新模式值得关注

“区块链+治理”新模式值得关注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0-06-06 1222 0 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首次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注意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当前,区块链处于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阶段,为我们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拓展治理新领域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期。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区块链,推进“区块链﹢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区块链+治理”需加强认识

  区块链是对分布式网络系统、链式数据结构、加密技术、共识协议、智能合约、激励机制等技术进行融合创新的新兴领域,开创了低成本构建可信协作和计算的新型信任机制的先河。“区块链﹢治理”主要包括通过区块链丰富治理手段以及对区块链本身的治理两个方面。

  通过区块链丰富治理手段

  区块链可通过密码学和分布式共识协议来实现数据的多方维护、交叉验证、全网一致、不易篡改,助力信任逐级传递和穿透式监管。因此,区块链可为促进数据共享、优化治理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等提供可信的新路径,进一步促进治理结构扁平化、过程透明化、能力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朝着更加互信的方向发展。

  以政务数据共享领域为例,目前政务数据资源各自为政、数据定义标准不一、共享机制效率欠佳、数据流转安全风险等问题突出,通过区块链有助于建立对数据流通的信任机制,有效支撑政务数据实时、全面、安全、可靠的可信共享。如北京市联合华为推出目录链创新共享交换,旨在解决“死数据、重数据、错数据”等问题,实现北京市16个区和69个市级部门的数据共享。北京市海淀区推出基于区块链的“不动产登记+用电过户”同步办理新举措,实现以二手房交易为主的各项服务联动办理,有效提高了政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对区块链的治理

  目前,区块链技术仍处于高速发展、创新活跃时期。对区块链的治理主要体现在隐私保护、区块链安全等方面。

  区块链项目均在积极探索隐私保护方案,隐私保护手段日趋多样化。对于区块链上数据的隐私保护,已陆续有数据加密授权、私有数据、账本隔离、零知识证明以及安全多方计算等解决方案。对于智能合约业务数据的隐私保护,也有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等技术应用落地。对于区块链上交易信息的隐私保护,目前已有混币、环签名、机密交易等方案。

  区块链安全方面,主要是从网络通信、账本数据、智能合约、密码算法及硬件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强化安全保障。在网络通信安全保障上,可通过节点认证机制、数据分片及账本隔离等技术,减少经由网络协议漏洞发起的攻击威胁。在账本数据安全方面,数据校验、数据归档以及容灾备份等方案可用于保证上链过程中各节点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形式化验证技术和代码审计手段可有效降低由智能合约漏洞导致的安全事件发生概率等。

  “区块链+治理”还面临挑战

  尽管区块链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区块链﹢治理”主要还面临三方面挑战。

  一是分布式网络带来的挑战。区块链底层网络可能跨越地区、国家的边界,其监管责任主体更为分散,其开放性和匿名性进一步加大了监管追责难度,监管依据的政策法规之间可能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和矛盾。此外,不同类型区块链的网络透明性不同,带来监管接口复杂化的问题。

  二是区块链上数据带来的挑战。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体系结构使监管数据遍布分布式网络上的各节点,体量更庞大、成分更复杂,其难以篡改的特性也使数据的修正权、被遗忘权等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给非法内容整治提出了难题,大大增加了数据治理和内容监管的难度。

  三是智能合约带来的挑战。区块链经历可编程货币、可编程金融两个阶段,正在进入可编程社会的新纪元。智能合约的自动强制执行,意在减少监督成本,却也面临“代码即法律”的法律伦理问题。同时,智能合约的触发信息虽然在上链后无法篡改,却无法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推进“区块链+治理”的对策建议

  为迎接区块链给国家治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推进“区块链﹢治理”,坚持促进应用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既大力培育区块链技术在治理领域的应用,又积极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引导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第一,充分利用区块链提升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区块链在提升治理透明度、信任度、效率和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优先加快区块链治理应用在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成熟度较高及国计民生重点领域的落地推广。推动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治理领域的融合创新应用,共同推动监管技术手段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监管新生态。

  第二,探索完善区块链相关政策法规。强化区块链立法监管,探索将法律规则引入技术规范,形成相应的智能合约,加大通过区块链开展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坚持国家主权和安全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区块链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构建互利共赢的治理规则,推动建立全球区块链监管联盟,加强区域合作,不留监管死角。

  第三,严密防范区块链可能引发的风险。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动态,追踪研究区块链在网络、数据、计算等方面面临的监管挑战,探索根据不同链的类型对其分级监管。研究推进以链治链的体系结构及标准,强化区块链数据治理、内容监管和安全保障,审慎防范区块链技术应用给经济运行模式、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和风险。


标签: 区块链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