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并于当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新闻发言人许洪亮,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刚才吴副局长还有刘主任都提到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建设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有关情况,以及后续将如何开展工作?谢谢。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图自国新网 徐想 摄)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以前媒体也公开报道过,2021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谅解备忘录,4月中俄航天机构发布了联合声明,6月双方还向国际社会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和国际合作伙伴指南。刚才刘主任也介绍了,国际月球科研站是201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国际上很多国家也在响应这个概念。总体来说,像地球的南极站、北极站一样,未来倾向于在月球南极建成地面科考设施,在月轨、月表建设科研实验设施,开展多学科、多目标科研工作。
第一,中俄基于各自的计划和规划联合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目标,就是要初步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我们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俄罗斯规划的相应任务,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要完成建站之前的勘察工作。我们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设施建设,像建立一个小城镇一样,它要有能源系统,要有通信导航系统,要有远程运输系统,要有天地往返系统,还要有地面支持系统,如果远期要有人的话,还要有生命保障系统。中俄也广泛欢迎国际同行参与。我想,这些系统是面向未来的,也就是说规划到2035年之前,要以这些任务为重点。2035年以后,根据各个国家、各个组织的科考任务分次到月球上做科考。
第二,中俄两国要签署政府间协定。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磋商,已基本达成共识,今年有望尽早签署。中俄两国航天机构还要向全世界正式发布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宣言,把建设原则、参与宗旨向国际社会发布。总的来说,是在任务或者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建设的各种任务层级,无论是系统级、分系统级还是设备级,还是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级,包括天地支持级,我们都不设限,一块儿来建。或者中俄各自牵头的任务也开放合作,提供搭载机会,共享科研数据等。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20-02-15 11246
2018-01-03 10422
2021-03-18 7702
2021-08-04 6786
2018-06-01 6595
2019-06-22 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