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下整个社会正在逐步进入一个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的时代,而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算法、计算力这三驾马车中,数据是其营养的来源,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则是:“数据就是喂养人工智能的“奶粉”,奶粉的数量决定了婴儿是否能长大,奶粉的质量则决定了婴儿后续的智力发育水平”。
所以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其在当下对于数据是最为渴求的,数据的多寡优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将会直接决定国家之间、公司之间,在人工智能这场战役中的胜负。在这样的现实下,企业将会对数据变得越来越渴求,而这也难免会有一些企业走上邪路,去私自窥探、使用用户数据。
而当数据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营养来源,我们的隐私又该如何保护?
事实上,其已是摆在国家、消费者、科技互联网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个人认为,要在人工智能时代做好用户隐私的保护,需要从顶层设计、公司自律和用户权利觉醒三个方面推进,做到三方共治。
首先是顶层设计:利用法律法规进行用户隐私保护,明确公司对用户隐私数据的使用权限、范围
顶层设计进行着路线指导,而事实在数据、隐私保护上,我们看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诸如在2015年7月1日,我们国家颁布了《国家安全法》,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2016年11月7日,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要求“厂商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需要明示同意,明确披露信息用途、适用范围、时效等”,其已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6年12月16日印发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厂商所提供的APP软件,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其已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国家正通过越来越完善的法律法规,划定了对用户隐私保护的范围和科技互联网公司对用户数据使用的边际。
其次需要的是科技互联网公司们的自律
如前所述,数据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成为了构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企业都将All in AI作为核心战略的当下,他们对于数据的渴求,也必然会进一步的增强。一面是数据的渴求,一面是用户的隐私,此时将更为考验平台方面对数据诱惑时的定力。
在此,需要的是科技互联网公司们遵守法律,守住底线,尊重自家用户,做到如古代孔子所言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获取用户隐私数据时,需要做好告知、提醒、妥善存储、保护、研究等一系列工作,要在符合法规权限的范围内正确使用用户数据。
而事实上,国外一些科技互联网公司对于用户隐私保护的做法或者说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诸如苹果曾在WWDC 2016上,就讲到了一项名为“差分隐私 (Differential Privacy)”的密码学前沿技术,通过“向包含个体信息的大量数据集里注入噪音(或者说扰动),来达成保证每个个体信息都无法泄露,同时这个数据集的统计学信息依然可以被外界分析的目的”。
最后用户要重视在互联网空间对自身隐私的保护
作为用户,事实上我们在许多时候是矛盾的个体,既想要最为智能化的体验,又想要健全的隐私保护,但往往我们却在进行自我隐私泄漏,诸如下载非官方应用商店内的应用、随意点开各类网页,随意注册各类网站、留下个人信息、随意分享自己的照片等等,这一切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有着隐私泄漏的风险。
作为消费者,数科邦认为消费者需要做好的要进一步的提升自我隐私保护意识,诸如,面对网络隐私侵犯时,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隐私;在日常行为中也要管住自己的一颗好奇心,诸如不对各类来路不明的权限请求予取予求;又如在APP下载时,尽量在智能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内下载而不是点开各类网页链接等等。
2020-02-15 11245
2018-01-03 10421
2021-03-18 7701
2021-08-04 6786
2018-06-01 6595
2019-06-22 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