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上海市委书记谈招商:好项目大项目决不能坐着等!

上海市委书记谈招商:好项目大项目决不能坐着等!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2-02-09 1216 0 0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任温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江苏省委书记等职,在招商引资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本文是其在浙江任职期间总结的招商引资主要方法,现在小禾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要着眼招大引强,支撑有效投资!

  抓招商就是要抓项目来源,特别是能不能引来重大项目、龙头项目,至关重要。1、要精准招商;

  麦肯锡研究报告认为,全球经济重心一直在改变。经济重心的转移,伴随的是企业跨国迁移、项目跨国转移,以及新企业新项目的新生。这个大趋势,我们一定要掌握。很过跨国集团包括世界500强,对投资中国比较有兴趣。我们要提前做功课去筛选、主动上门去对接,特别是要有国际化的视野、精准化的目标。如果全球行业动态不熟悉、投资者思维不了解、国际惯例不明白、投资政策吃不透,招商方案没有针对性,目标就难以聚焦,招商效果就不会太好。我们要着重培养和锻炼一批专业化的招商团队,把全球某个产业发展情况、跨国公司战略布局搞清楚,把人家的需求和我们的优势搞清楚,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成功率。2、要紧盯大项目好项目;

  现在,国内各地对好项目大项目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我们决不能坐着等,等是永远等不来的。大项目好项目不仅在于体量大、实力强、效益好,重要的是产业配套和关联带动效应比较强,聚集和引领能力比较显著,大项目好项目来了,人才、资金、市场会跟着来。特别是我们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如果没有大项目好项目牵引,恐怕快速成型就比较难,产业集群就比较难。今后的招商重点是,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大项目好项目,瞄准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央企合作项目、浙商回归优质项目,特别要发挥浙商的人脉优势,以商引商,推动民资对接外资、国资,培育越来越多的本土大项目好项目。3、要强化产业链招商;

  大项目好项目落在哪,影响因素很多,投资环境、政策优惠当然重要,但产业链配套尤其重要。为什么?大项目一旦落地,不用费力去建链、补链、强链。而且产业链有了,供应链肯定有,资金链肯定有,价值链肯定有,人才链也会有。我们完全有这个优势,只要好项目能来,配套马上就能跟上、而且配套能力比较强,这样项目才能安心落地,才是成功的产业链招商。每个产业集聚区、块状经济、高新园区,首先要把产业链目录搞清晰,产业链的特色和竞争力在哪里,每条产业链的龙头在哪里,要一清二楚、系统谋划,善于运用产业链招商方式,营造特色化招商优势,以大产业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产业、大发展。(二)

  要着眼环境最优,吸引有效投资!

  投资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清楚。我谈几个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1、项目审批服务问题;

  自从狠抓了审改,各地搞服务代理制,有些地方还搞了模拟审批,节约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做到了“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政府办”,企业比较满意。我们要“蹄急而步稳”,于法周全、于事更简便,下大决心抓下去,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出台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并开展相关改革试点,推进省市县行政审批“一张网”建设,进一步把政府服务做好。2、市场环境问题;

  浙江市场经济发达,从政府到企业、到民间,比较讲信用、讲市场规则,这是我们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国务院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筑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我省要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政府要以身作则,切实把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搞得更好,让浙江的市场环境更有吸引力。3、政策环境问题;

  我们老抱怨人家政策优惠力度大,而我们比较规范。低水平的政策比拼,我们拼不起,也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央态度非常明确,要大力清理整顿,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对我省是个大利好,我们要做得更加公正透明,让投资商更加安心、放心、定心。4、人居环境问题;

  很多企业投资浙江,很大程度上看中的是好山好水好风景,这是环境的魅力。我们要花大力抓好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优秀人才在浙江安居乐业,让企业在浙江生根发展。(三)

  要着眼重点项目,带动有效投资!

  重大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是促转型、强后劲的主要动力,也是扩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支撑。抓住了这些项目,就牵牢了“牛鼻子”,就能带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张。1、要抓好四个“一批”;

  加快开工一批。今年我们安排了很多重点项目,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落实好施工条件,力争年内开工。加快续建一批。省重点项目,已经在建,要狠抓质量安全,确保形象进度。加快建成投用一批。重点项目,要力争年内建成、发挥效益。加快储备一批。各地要超前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确保有效投资持续发力。2、要强化四个推进机制;

  强化工作考核机制。责任书已经签了,这是大家向省政府作出的承诺书。省政府要考核督查,希望大家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我特别要强调一点,有效投资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要挤干水分。强化协调服务机制。全省普遍建立了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很多问题通过专题协调、现场办公,得到了解决。要继续坚持完善,努力创造无障碍施工环境。强化实施保障机制。对重点建设项目要落实项目优先审批,用地优先供给,资金优先统筹,问题优先解决,人才优先调配等机制,确保顺利实施。对重大产业项目要落实用地优先保障机制,在用地指标、能耗总量、环境容量、政策扶持上给予重点倾斜。强化投融资机制。投融资机制是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关键问题。我们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投融资机制,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优化有效投资融资结构。省里将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盘活整合政府性资产、资源,酝酿组建几个大的平台,强化投融资功能、运营功能,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投资、运营保障。要积极探索ppp模式,把政府的力量与民间资本的力量集合起来,解决“融资平台债务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民间资本进入难”三大问题,实现政府融资、公共服务供给、民间资本准入三方共赢。我们要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控好风险警戒线,用好试点政策。对广大金融机构来讲,你们立足浙江、支持浙江,也分享了浙江发展的成果。浙江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有效投资就是你们最大的商机,你们抓住了参与了,好项目大项目上去了,未来就会有稳定持续的回报。希望你们创新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有效投资的金融支持。3、要把牢两个“门槛”;

  今后企业投资项目不审批了,但并非放任不管,要把牢两个门槛。一个是环保门槛。这些年各地环保一票否决,放弃了很多项目,特别像磐安这样的生态功能县,已做到了没有一根烟囱。但老百姓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只能越来越严,否则老的污染还没治理好,新的污染又不断冒出来,那真的是难以为继、愧对群众。在这一点上,大家的意识是强的,相信会把好关。一个是效益门槛。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宝贵土地,不能被低效甚至无效占用。要借鉴推广海宁、东阳等地的做法,促使企业在用地上精打细算,落地项目就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更有时效。还有一个是质量安全门槛。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大,要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要依法加强监管,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必须牢牢管住,建设资金一定要管牢用好,绝不能出廉政问题。

  (四)要着眼全域空间优化,科学布局有效投资!

  抓有效投资,如果规划布点摆错了位置,在不适宜的地方干不适当的事,往往得不偿失,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从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出发,把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叠加起来,谋划好有效投资。1、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有效投资;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产业、城市化布局。这是全省最高层次的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浙江的国土空间、资源要素、生态环境承载力已经逼近极限,到了不得不、不能不重视的地步。比如,全省适宜开发的建设用地不足2万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1万平方公里,还要保住3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现在,全省优先开发、重点开发、农业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经济区、禁止开发区的空间布局轮廓已经清晰,抓有效投资不再是遍地开花,要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选准投资方向,摆好项目布点。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地区,就要加大投资强度,吸引大项目好项目。对禁止开发、生态功能区,要大胆留白,严格保护,青山绿水,把浙江发展的蓝图描绘得更好。省有关部门要抓紧编制主体功能区产业导向目录,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差别化考核办法。省里正在开化等县搞试点,主要是用好生态补偿机制,让老百姓在保护生态中得到实惠,鼓励把整个县域搞成国家公园,提供更好的生态屏障。2、要用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的平台,扩大有效投资;

  从浙江整个地域形态看,“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构画了一幅弯弓向大海的大开放格局。这是浙江省最好的招牌,也是最有可能引来大资本大项目的新平台。如果我们不抓紧用足牌子打响牌子,就会砸了牌子,丧失历史机遇。如果我们吃透了、抓住了、打响了,浙江原有的区位优势、资本优势、产业基础、贸易网络就能被充分激活优化,就会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合作中占据有利位置,这是应该干而且必须干好的事。拿舟山群岛新区来讲,就要瞄准自由贸易港区,加快综合保税区,金塘、六横经济功能区,疏港通道等规划建设,真正建成有竞争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各地要立足自身优势,着力引进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标杆性项目,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形成几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产业,把全省带起来。3、要以产业集聚区为主阵地,集聚有效投资;

  产业集聚区是浙江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最大潜力、最大希望所在。我们要做透“产业”和“集聚”两篇文章,通过这一平台让好项目好企业进来,以特色优势、集群优势、错位优势促进产业、科技、人才、信息集聚。全省14个集聚区规划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平均每个300多平方公里,空间很大,但产业集聚度不够高,大项目大企业不够多。关键不在于空间大小,而在于里面装了什么。要集中力量抓核心区块,重点招商、重点开发。我省正在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要努力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突破,要注重产业关联度、项目牵引力,加快形成产业链,着力提高集聚度。还要特别注意产城融合,既要做大产业功能,也要做强城市功能,让产业与城市“两个轮子一起转”,产业化与城市化双向融合、同步提升。

  (五)要着眼提质增效,把准有效投资的发力点!

  强调提质增效,就是要把握趋势,投资未来,既要满足即期发展的需要,更要构建长期发展的格局,增强长远发展的后劲。方向对了,事半功倍;否则南辕北辙。当前,有效投资要在“四个化”上发力。1、基础设施投资要向网络化提升发力;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较大改观,但仍满足不了需要,“堵、慢、贵”很突出。城市拥堵,出行不便;物流不畅,成本偏高;网速不快,收费不低。这里既有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系统集成不够、网络化水平不高、综合功能不强。交通建设要疏通“卡脖子”,着力解决节点、枢纽问题,努力做到铁公水、海陆空高效链接、互联互通、系统成网。针对城市拥堵问题,要抓紧打通断头路,加快公交线路、零换乘中心、停车场、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让群众出行更方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浙江很有基础,也很有潜力,特别是信息应用领域有很大空间可挖。要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升级,城市免费移动上网,加强交通运输物流等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全覆盖,消除“信息孤岛”,能够撑得起十年乃至更长的信息化发展需要。特别要跟进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设,在新一轮信息化竞争中赢得优势。在能源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电网、天然气管网等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保障。2、产业投资要向融合化升级发力;

  产业融合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形态,打破了产业边界,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拉长了产业链,形成了一批新产业,产生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可见,产业融合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要顺应这种趋势,挖掘更多的投资机会,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这些年,我省一直力推“两化融合”,如果信息化与工业化真正融合起来,投资机会将是几何级的。要加快建设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鼓励企业加大“机器换人”、“电商换市”投资等,用数字化、智能化来嫁接提升传统制造业。我们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努力孕育出一批先进制造业。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投入,鼓励各类资本大力投资信息、文化、养老、健康、时尚、旅游产业等新增长点,培育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二三产业的融合提升作用,产生一批富有吸引力、能引领潮流的前沿产业。3、新型城市化投资要向城乡一体化发力;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关键在“化人”。重点是积极引导有意愿、有能力、能适应的农民进城落户转化为市民,努力为愿意留在农村的农民提供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这方面的投资要踩准点子,一方面抓好城市组团、城市新区、市政配套、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等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好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对接,抓好农业“两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让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更畅,让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好。这里基本上是民生项目,我们一定加大投入,让更多的人共享新型城市化的红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惠。4、环保投资要向生态保障永续化发力;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建设美丽浙江,最突出的是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拿出大禹治水的精神,砸锅卖铁办好这件事。同时,要加大节能减排、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的投资,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

  (六)要着眼放活市场,催化有效投资

  扩大有效投资,离不开政府性投资,更要靠民间投资。民间资本不是没有实力,也不是没有活力,关键是渠道太少,被抑制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被压抑的活力催化出来。1、以放宽市场准入,催化投资活力;

  尽管民间投资鼓励政策不少,但很难落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决破除准入障碍,鼓励民资办医办学办文化。要在城建、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积极开展民间投资市场准入试点,真正让民间投资进得来、做得好。要抓紧研究铁路投融资、民资设立中小银行等配套政策,一旦国家放开,我们就要抓紧跟进落实。对民资进入市政公用设施领域,要研究合理的回报机制,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市场化建设试点。2、以要素市场化配置,催化投资活力;

  我们在海宁市搞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就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目前看来对催化有效投资至少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好项目好企业要素有了更好的保障,上新项目动力更足了,投资意愿增强了。另一个是通过差别化地价、电价、排污权交易价格等杠杆的撬动,真正把落后产能、低效企业倒逼出局,优化了投资结构,腾出了空间。企业反映,规则是公平的、透明的,没有怨言。各地都要向海宁市看齐,建立项目市场准入综合评价机制,推动要素向好项目、好企业配置。3、以增强投资主体意愿,催化投资活力;

  政府的引导与企业的需求合拍度比较高,企业投资积极性就高。我们在整个工业生产增长8.5%的背景下(2015年时),全省新产品产值增长24.4%,技改投资增长25.8%,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31%,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5%,很说明问题。这些事都是企业主动找大院大所、找装备企业联合开发,这种跨界联盟创新不仅派生出新的合作投资项目,而且像机械手就很有可能催生一个装备新产业,这就是投资活力的催化。有句话他们讲得很形象,这就像“爬楼梯”,我们先上去了,整个行业也跟上去了。这会衍生众多配套的创新投资,绝对是有效甚至是高效投资。我们就要抓这样的合拍点,增强和催化企业的投资意愿。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标签: 招商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