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国内商业航天发展迅速,各种商业微、小型运载火箭项目、商业低轨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星座纷纷出现,未来宇航研究院的《2018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预测,截止2025年我国将发射约3100颗商业卫星。随着卫星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商业航天测控公司提供低成本、高可靠、专业化的测控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36氪最近接触的「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塔」)成立于2017年,主要从事航天器测控管理、提供空间信息管理与应用等服务,公司以标准化、服务化、平台化为目标,基于华为公有云搭建起了满足航天器测控管理、空间信息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需求的一体化平台“航天云立方”。
卫星运营、测控以及应用与数据服务属于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后端,面向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商业航天领域企业(以航天器制造公司为主)、另一类为各领域中对于卫星数据有需求的公司。前者在卫星测运控方面存在地面测控站昂贵、可用资源少的问题,后者缺乏专业航天数据分析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公司研发出航天测运控平台“航天云立方”,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航天器托管、测控站资源管理、航天器控制计算和载荷数据处理与信息分析服务等,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和卫星应用系统开发难度。
具体来说,「中科天塔」通过自建、共享等方式建立自己的测控站网络(单个测控站构建成本约为千万元),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随后期用户需求的增长来逐步提高自身采购量。平台一端接入不同航天器,如遥感、物联网卫星,有专业团队在平台上开发算法以及数据分析工具;另一端是对于卫星数据有需求的各领域的企业,客户可以在平台上采购需要的算法工具并开发自己的应用。
在使用上,“航天云立方”由航天器测运控管理平台和空间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组成。其中,航天器测运控管理平台集成了云测控、云通信和云管理,为航天器拥有者提供测控、通信和管理等专业航天器管理服务。
另一方面,空间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集成了云存储、云计算和云服务,降低空间信息应用开发的成本和难度,行业用户可以围绕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
“航天云立方”产品设计和运维遵循了公司提出的商业航天+互联网理念,所有测运控相关信息经过充分整合,通过简单易操作的用户界面,将航天器测运控的基本信息更加高效的呈现给用户,目前平台综合操作界面即可满足航天器测运控管理80%以上的操作和监视需求。
“航天云立方”可以看成是卫星托管运营商与Paas的结合,一方面中科天塔为航天器制造公司提供测控托管服务方案,收取方案以及测控运维费用;另一方面其他行业用户按需选择“包装”好的算法工具,开发行业应用。
目前「中科天塔」完成了“航天云立方”一期的研发,并与国智恒北斗好年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基于航天云立方平台,共同研发卫星“国智恒好年景一号”,卫星已于2019年12月20日发射。公司总经理曾伟刚告诉36氪记者,公司接下来将陆续推出火箭的测控、卫星制造地面检测服务。
据了解,中科天塔科研团队目前有30余人,参与过我国200多颗在轨卫星管理工作。核心成员均来自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公司曾于2019年获得中科创星股权融资。
航天测控和其他航天领域行业一样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和人才门槛,主要围绕降本增效的商业化运行理念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和自身盈利,是探索商业航天盈利模式探索的重要一环。这一细分赛道形成时间相较其他赛道时间较晚,或与近年来一部分技术试验卫星逐渐向稳定运行的业务型应用系统过渡有关。
据未来宇航研究院的数据,卫星测控这一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亿人民币。当前部分商业航天公司出于运营需求建立了卫星测运控系统和测控站点,如天仪研究院、九天微星等。而商业测运控公司多从2015年成立,目前大多处于种子天使轮、A轮的早期融资阶段,行业具备很大发展潜力。迄今为止,赛道上跑的较快的「航天驭星」,于2019年12月获亿元级人民币A轮融资,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卫星测控网并启用国内首个商业卫星测控指挥中心。
2020-02-15 11264
2018-01-03 10441
2021-03-18 7722
2021-08-04 6803
2018-06-01 6599
2019-06-22 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