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国之基。在经济新常态下,人才工作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来源,应当保证人才队伍建设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才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树立全视角,海纳百川“求人才”,让人才发现体系更加多元。县域经济要更多地发现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视野,以新理念、新视角来认识和看待人才,以新机制、新办法来识别和选拔人才。一方面要在“出榜招贤”上下功夫,各地要持续广揽贤才,常态化对外发布人才招聘公告,把熟悉先进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好人才”吸纳进来。另一方面要在“公道举荐”上下功夫,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从工作业绩中了解人才的能力和水平,让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强化全方位,求贤若渴“惜人才”,让人才发展体系更加健全。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一切事业的根本。人才的根基越牢固,事业发展的根基就越牢固。近年来,各县域在招揽人才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接连推出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大礼包”,从资金支持、办公场所、人才(团队)激励,到生活补贴、落户居住、子女入学等全覆盖保障,千方百计地希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引凤来栖”更要“引凤长栖”,一方面各县域要破除制度藩篱,在体制机制上为人才“松绑”,另一方面要搭建宽阔舞台,要在发展路径上为人才“松绑”,打破程序、简化手续,形成各尽其能、充满活力的用人生态,让更多的人才在各行各业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构建全链条,筑巢引凤“育人才”,让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人才是选出来的,也是育出来的。近些年,很多高端人才到基层就业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一者可能与他们所学专业不对口有关,短时间内发挥不了专业优势,容易产生挫败感;再者可能也与地方有关部门在配置人才上不科学有关,让一些专业能力强、学科基础扎实的人才,埋没在机械重复的事务中。要想让人才“花开满园”,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内在支撑,就要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锻造优秀人才队伍方面做实文章。一方面要立足需求育才,各地资源、区域、人文等各有不同,人才培育要突出“就地化”和“在地化”即区域性和区位性特征,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展开。另一方面要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建立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不走”的高素质专业化本土人才队伍。
坚持全要素,优化生态“聚人才”,让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友好。良禽择木而栖。人才就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人发展和地域发展不断相互寻找的过程。对各种人才本身而言,就业的走向是对发展空间、待遇环境、幸福自由的选择过程。对县城而言,相对大城市、沿海城市,软硬件皆存在一定差距,在人才稀缺的时代,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环境的竞争,县域人才不能“一引了之”,更不能让人才繁荣成了“昙花一现”。一方面要优化“政治生态”聚人才,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机制,拓宽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覆盖面,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要优化“发展生态”聚人才,以人才为本,从人才出发,不断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把用来截留人才的“路卡”换成对口服务的“窗口”,使各类人才能够心无旁骛搞研究、搞创新。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20-02-15 11245
2018-01-03 10421
2021-03-18 7701
2021-08-04 6786
2018-06-01 6595
2019-06-22 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