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办好人才关注的“关键小事”——“十四五时期的人才服务创新”调研分析之三

办好人才关注的“关键小事”——“十四五时期的人才服务创新”调研分析之三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2-10-18 1054 0 0

 

  “关键小事”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或许只是一些微小琐碎的事,但对人才个体而言,却是创新创业、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关键障碍、突出困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小事”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才创新创业的成败,关系到人才的去留,直接影响人才环境建设,影响当地的人才竞争力。

  办好人才的“关键小事”,是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近些年,各地非常重视办好人才的“关键小事”。“十四五”期间,人才最关注的“关键小事”有哪些?有什么新特点、新趋势?办好人才的“关键小事”,需要什么新思维、新服务?本次调研,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人才“关键小事”的新特点新趋势


 调研显示,由于城市发展状况不同、人才群体构成不同、人才环境不同,不同城市的人才所关注的“关键小事”并不相同,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特点。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关键小事”也因人才年龄、家庭、事业发展程度不同,呈现出分层分类的特点。而且,不同的时期,人才的“关键小事”也不一样,涵盖了人才生活、工作等多方面需求。

  北京市朝阳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根据区域发展特点,落户、住房问题一直是困扰人才的关键问题,尤其在中青年人才群体中更为突显。2019年至今,朝阳区累计引进的人才中,平均年龄为38岁,40岁及以下的人才占比高达70.4%。在对区内企业的需求调研中,有相当一部分体量的中青年人才表示,比起薪资报酬,更关注区域教育水平、住房资源等。而对于中生代或较为年长的高层次人才,由于大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子女教育、住房等需求也基本得到满足,他们更加关注医疗健康、精神文化需求。

  朝阳区海外人才“关键小事”日益突显。朝阳区素有“中国涉外第一区”的美誉,区内集中了除俄罗斯外的全部外国驻华使馆以及90%的外国驻京新闻媒体、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的外资金融机构、50%以上的国际性会议。朝阳的国际化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海外人才前来发展,据统计目前北京市约一半的外籍人口聚集在朝阳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海外人才“关键小事”更加多样,从最基本的在华各类许可证件办理,到在区发展面临的语言环境,再到长期在华生活的基本服务保障等。这一系列“关键小事”直接影响海外人才在华生活工作体验,成为影响朝阳区吸引集聚国际人才的“关键大事”。

  从调研情况看,人才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是各地人才普遍关注的“关键小事”,也是各地人才面临的共性诉求。人才普遍希望有住房租房等人才生活补贴政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保障,希望不断提高生活舒适度和人才业务办理便利度。由于车辆限购,杭州等城市的人才对车辆上牌问题也很关注。

  山区城市、中小城市、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对薪酬待遇很关注。薪酬待遇是直接关乎人才能安心干好工作的前提,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才能安心地干好工作。工资福利、住房保障等服务水准往往决定人才的去留。

  配偶就业、婚恋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也直接影响人才聚集。从2017年至2021年,宜春市万载县县属事业单位共引进人才78名,辞职9人,除考上更好单位外,夫妻两地分居是人才提出辞职的主要原因。2022年4月辞职的万载县市监局引进人才表示,如果其爱人先前能成功调动到万载上班,其本人是不会辞职的。给未婚人才在当地解决配偶问题,成为促进人才安居乐业的关键一环。

  事业发展平台、未来发展问题,为人才所广泛关注。没有平台,人才就失去用武之地。平台成就人才,人才更多地通过平台来干事创业、施展才华,实现其最大价值。若平台小,很容易导致人才流失。一个能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才干的平台,是广大人才最为关切的事情。

  调研还显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人才的“关键小事”出现了新的趋势。

  一方面,由单一需求向多元化需求转变。以前人才的关键小事主要集中于待遇上,现在人才的需求逐渐向城市功能配套需求、发展前景、婚恋交往、精神待遇等多元化需求转变。

  另一方面,由物质待遇向精神待遇逐步转变。以往人才诉求更多集中于企业给予的工资待遇,将来,随着人才政策的不断优化,企业给予的薪资待遇越来越好,更多的人才将追求转变为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及精神上被尊重、被关怀。


二、多措并举办好人才“关键小事”


  人才的“关键小事”,貌似“小”而具体,解决起来却往往并不容易。各地在解决“关键小事”的过程中,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打造合力,做出了许多探索。

  ——以用户思维解决人才“关键小事”。服务理念、思维方式的变化,是各地对待“关键小事”的一个根本性变化。不少城市明确提出,要站在人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用户思维优化人才服务,着力解决人才普遍关注的住房、子女入学、医疗、出行等“关键小事”。理念的变化,使人才服务有了质的提升。

  在杭州,小到暖心贴心的生活补助、租房补贴,大到诚意满满的购房安置、融资保障,都给人才无微不至的服务关怀。济南市坚持“人才事无小事,最优服务加一点”,以人才可感知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绿色通道服务领域,目前已经涵盖交通出行、旅游健身、劳动维权等19项服务内容。重点提高医疗绿色通道服务层级,连续10年定期为D类以上高层次人才提供健康体检服务,为B类以上人才配备了家庭医生,提供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健康指导、疾病诊治、医疗康复等保健服务。

微信图片_20221018104833.jpg

  图为杭州市萧山区人次服务中心人才办事受理窗口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北京市朝阳区强化政策支持,围绕人才关心关注的医疗支持、交通出行、住房保障、引进落户、子女教育等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在借鉴全国各地和北京市的优秀经验基础上,积极研究出台针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办法,提供一揽子的人才服务支持政策。打造完整、全面的人才服务政策体系,更加精准地对接人才需求,提供“有的放矢”的生活服务。

  济南市聚焦人才所急所需,将人才政策分为“服务支持政策(30条)”“发展环境政策(30条)”,前者主要是聚焦人才队伍建设,体现直接针对各类人才的支持、奖励、服务等优惠政策;后者主要是聚焦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大对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等重要人才载体平台的政策支持,两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政策指向十分清晰,让人才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人才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的便捷度和体验感。

  龙岩市制定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若干措施,出台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实施方案、细则、操作规程,完善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化人才在创业扶持、跟踪培养、配偶安置、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配套政策,提升人才与产业、资本、项目的融合度,形成覆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全过程的人才政策体系,切实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近两年来,累计帮助738名人才解决家属就业、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人才在岩工作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服务合力。人才“关键小事”虽然小,但往往牵涉到多个部门,需要创新机制、形成合力,才能妥善解决。嘉兴市充分发挥市委人才办牵头抓总作用,2022年创新实施人才服务实事双十“暖心”工程,推动15家单位(部门)共同参与。同时,按照“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节点化”工作思路,每件实事都形成细化方案,明确牵头部门、领办领导、主要举措和节点目标,强化跟踪问效,确保人才服务实事件件有成果。比如,市金融办牵头实施人才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行动,每季形成人才企业梯度培育诊断报告,实行“一对一”专家精准服务指导,今年人才企业昱能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全市上市人才企业数量达到7家。又如,市科协牵头实施人才子女科学夏令营项目,推出4期以“筑梦太空”“一起来玩水”等为主题的人才子女研学活动。

  宜春市充分发挥职能单位作用,建立跟踪调度反馈机制,传导工作压力,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推动办理人才工作事项。如2021年9月,宜春市万载县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中学引进一名万载籍人才到万载中学任教,因其女儿的户口在乡下,其家庭在县城没有房产,入学困难,万载县教体局征求其本人意愿后,安排在县第二小学就读,彻底解决了回迁教师落地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工作。宜春还注重鼓励市场参与人才服务,利用社会和市场资源,筛选餐饮、医院、学校、住宿、健身等生活休闲娱乐设施场所,建成综合配套设施,延长人才服务链,方便和丰富人才休闲娱乐生活,解决人才8小时以外生活单一的问题,让人才融入当地社会,爱上当地。

  济南市成立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吸纳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人才500余名,在政策咨询、人力资源、法律法务、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人才主动做好服务,切实解决好人才创新创业的“关键事”,办成人才需要的“暖心事”。针对人才创业融资难问题,由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牵头成立人才创投联盟,吸纳投资机构40余家,在高层次人才和金融机构之间架起高效沟通对接的桥梁。

  ——创新方式解决人才“关键小事”。一些小事之所以成为“关键小事”,意味着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依靠传统办法、固有手段,可能难以解决。各地积极探索,以新的思维、新的手段,使“关键小事”不再成为引才聚才的阻碍。

  如杭州市采用共有产权房、专项租赁房、货币化补贴多种手段相互补充,全力解决各类人才住房难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在杭购买首套住房时可优先摇号;对新引进本科及以上、在杭无房的应届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配置人才公寓。

  北京市朝阳区探索租购并举的保障措施,解决人才职住平衡问题。人才符合申购条件的,可优先配售区内的共有产权住房项目。此外,还发挥租赁住房优势,多方筹措房源,根据不同的房屋品质、区位、租金、管理方式等,为人才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租赁住房。

  镇江针对人才关注的“关键小事”,为人才本人、子女、配偶及父母,提供落户安居、子女入学、父母养老、配偶就业、医疗保障、健康休闲等一系列暖心服务,45周岁以下人才可直接落户,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可享受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E类以上人才及其配偶父母,享受居家养老免费上门服务和最高每月2000元父母养老补贴。D类以上人才可享受免费游园和最高每年2000元体检补贴。子女优先安排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民办学校免摇号入学。D类以上人才配偶,参照原单位性质和身份,帮助推荐就业。为方便人才办理流程,创新开发“镇江人才码”,实现人才申报和兑现政策“一码互认、一码集成、一码畅行”,提升人才获得感和满意度。

  ——依靠改革解决人才“关键小事”。一些人才关注的“小事”,涉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给人才一个满意的答复。济南市大力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构建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的人才评价体系。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民营、私营等各类非公经济组织的工程技术人员,可直接参加中、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率先打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评审工程技术职称,实现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贯通评价,8个职称系列实现“贯通互评”,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朝阳区针对人才关注的医疗服务、子女教育问题,实施“吹哨报到”改革,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针对人才关注的子女教育、医疗服务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卫生领域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45%提升至83%,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全区建成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6所,占全市近90%,另有54所具备接收外籍学生资质的公办、民办学校。

  

三、“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办好人才的关键小事?


  调研中,一些城市对“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办好人才“关键小事”提出了思考。

  济南市委组织部认为,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工作规律,克服人才管理行政化倾向,研究建立与时代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推动由管理人才向服务人才转变。第一,要打好人才“感情牌”,妥善解决人才安居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关键小事”,在感情上“厚爱一分”、在工作上“高看一眼”、在解难上“多帮一把”。要树立“数据服务理念”,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和便捷度,积极提供个性服务,通过开展预约定制服务和代办服务等方式精准对接需求。第二,要提高人才政策“含金量”。坚持人才政策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人才福利、创新动力、创业活力。实施人才差异化政策,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让各类人才都能各有所得、尽显其能。第三,要形成政策合力,督促人才工作职能部门积极主动地抓好各自领域、系统的人才工作,加强各部门相互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克服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以及部门之间人才政策相互脱节等现象,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第四,要提升城市吸引力。开发人才城市融合发展路径,调动各类资源全要素广泛参与,推行集约式一揽子服务方案,加大人才表彰奖励力度,推动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新风尚。

  宜春市委组织部认为,第一,要做到以“情”留人。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办好人才的“关键小事”上想办法、出实招、解难题,让人才在当地安心、舒心、爽心,切实赢得人才的认可和满意,做到以“情”留人。第二,要把激励关爱真正送到人才心坎上。多站在人才的立场想事情、看问题、出对策,把人才服务做到位,把激励关爱真正送到人才心坎上。要建立起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多给予人才信任和依赖,加强容错纠错,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地干事创业。第三,要延伸文化服务。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更是每个人内心的精神故土,也是人才软环境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善于发挥城市在人才竞争和人才服务中的文化力量,深入挖掘本地区独有的文化资源,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