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头条 > 职业教育大热,数字化人才培养是新蓝海?

职业教育大热,数字化人才培养是新蓝海?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2-02-02 931 0 0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社会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全世界的数字化进程大大加速,2021年出现的“元宇宙”概念本质则是线上线下更高度的融合,是世界数字化的终局。

  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市场上出现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新职业,各行各业急需专业数字化人才,然而原有IT人才培养体系越来越难满足,导致市场出现了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已然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机构瞄准了数字化人才培训这一新兴赛道。

37.jpg

数字化人才,职业教育新蓝海?

  2021年“双减”政策下,新东方、高途、好未来、作业帮等K12教培机构纷纷转型,均瞄准了职业教育这块蛋糕,其中语言培训、留学、考研和考公等细分领域备受青睐,比如在9月份的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品牌升级发布会上,新东方就宣布全面升级四六级、考研、留学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司法考试等职业教育业务,将重点转向大学生和成人教育市场。

  对于K12教培机构来说,职业教育市场并不是一块好啃的蛋糕,尽管这一市场前景光明,但却早已聚集许多专业级选手,且不少是深耕10年以上的老牌玩家。当新玩家对职业教育市场蠢蠢欲动时,专业级职业教育玩家自然也不遑多让,成立19年的达内教育就是其中代表。达内教育专注于IT职业教育服务,其课程体系覆盖了IT、设计、运营三大方向,已累计帮助110万大学生成功进入国内外知名IT互联网企业。

  相对于高途等K12巨头青睐的语言培训、留学、考研和考公而言,IT教育似乎是冷门职业教育赛道,实则不然:随着IT从互联网迈入到移动再到数智时代,IT教育站在了新起点,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化人才培养成了IT职业教育的新蓝海。

  为什么数字化人才会如此紧缺?

  一方面,数字化经济被疫情引爆,形成巨大的人才需求。

  数字化不是什么新概念,产业互联网、数字产业化、AI产业化等等趋势早已出现,只不过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起到了加速的效果。此外,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同样在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2020年的“新基建”,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均有大量的支持数字经济的政策,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刚刚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同样将重点放在稳定经济增长上,经济稳定增长将直接带动就业,缓解2022年千万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数字化则成为经济增长、就业稳定的关键保障。IDC预计到2022年全球65%的GDP将由数字化推动,2020年到2023年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投资将超过6.8万亿美元。在数字化进程中,人才是第一要素。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显示,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多数企业选择“内部调动+外部引才”方式,组建“复合型”数字化转型工作团队,并同步推进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同时,随着企业转型的推进,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显著在变化。不仅是技术部门,企业的人力、财务等传统职能部门的招聘目标也更多瞄准拥有数字化技术相关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信通院日前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则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由此带来数字经济就业规模的快速扩大。从总体结构上看,数字产业化就业岗位占比明显高于同期数字产业化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高端就业吸纳能力强,数字产业化领域招聘岗位占总招聘数量的32.6%,占总招聘人数比重为24.2%。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数字经济贡献了两三成的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原来的人才供给体系难以满足数字化人才需求。

  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一个残酷的事实:绝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都是失败的。此前埃森哲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化转型效果显著的企业只有11%。数字化转型一大挑战是:数字化人才短缺且断层,供需严重不匹配。

  数字经济从PC到移动再到后移动时代,不同阶段对IT人才的需求迥异,不只是编程技术的变化,而是整体IT人才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比如早期只要会编程做产品即可,移动时代对交互、云+端、前端等人才要求更盛,后移动时代则对运营、交互、增长等人才提出综合要求。

38.jpg

  然而原来的教育体系面向的是移动互联网经济,与数字经济时代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并不匹配,导致了数字化人才供给明显不足,需求断层越来越明显。

数字化人才紧缺,年轻人却开始“慢就业”

  一边是数字化人才的紧缺,一边却是很多人不好找工作,近些年甚至出现了“慢就业”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慢是因为快不起来,慢就业的毕业生不一定找不到工作,但大概率是找不到理想工作,于是就不得不“慢下来”寻出路。宏观环境与人才市场变化很“快”,但个人能力成长往往会“慢”;能力突出的就业“快”,年薪百万的毕业生年年有、优秀毕业生Offer逐年攀升,但突出的注定只是少数,大部分毕业生就业都得“慢”。随着2022年考研、考公报名人数攀升,慢就业现象将更加突出。

39.jpg

  “快”与“慢”的冲突日益明显,年轻人显得迷茫和无力。于是,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繁盛,这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可能就是实现“快就业”的一条出路。由于专业的数字化职业教育是解决数字化人才供需不匹配的关键,因此数字化人才培养也成了职业教育的新蓝海。

  解决供需不匹配的矛盾,要优化供给,前提则是要摸清真实需求。达内教育在IT教育领域深耕19年,与20万+企业合作,一直都是围绕企业真实需求培养和输送人才。其会及时调研企业需求,通过访谈、调研问卷等方法摸透企业用人需求,包括需求的变化,有了这样的人才需求管理体系,就能真正摸清摸透企业的用人需求,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用人痛点,基于此再优化人才供给才有意义。

  而在人才供给优化上,达内教育的教育思考逻辑、人才培养理念以及体系,都是站在企业用人需求角度打造的,不只是简单地教授技能课程结业,而是从“职业胜任力”、“职业竞争力”、“职业发展力”三个维度能力,来给学习者就业、职业提升乃至职业长期发展提供全方位教育服务,对学员进行终身服务。

  企业虽然也有针对员工的岗前培训,但时间都很快,很难契合员工“慢成长”的客观规律,这时候职业教育就成为跨越员工能力与企业需求间鸿沟的桥梁。对企业来说,企业招聘员工就可以快速上岗工作,大幅降低用人成本,快速缓解数字人人才短缺之痛;对员工来说,针对性学习大量学校理论知识外的知识技能,与实战环境结合,则可扩大就业选择面,且可更快上岗,获得更高待遇,且在此后的职业发展中先人一步,这样人才与企业间的供需矛盾就得到化解。

职业教育,化解数字化人才矛盾的关键

  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方案》《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等政策,促进数字经济就业稳健增长,重视数字化人才培训、增强数字化人才供给,是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数字经济的主力玩家,科技巨头均已意识到数字化人才短缺的现状,很多科技巨头已亲自下场培养人才,既有像360这样的跟达内教育合作培养数字化人才的,也有亲自下场干的,比如百度在2020年就推出了两个“500万”计划,其中一个就是未来5年预计培养AI人才500万;再比如阿里2021年推出了技术普惠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广泛县域中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技术能力,未来希望给欠发达地区培养超过20万名数字化人才,让他们有机会成为新型专精尖人才。

  不过,要成体系地解决数字化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关键恐怕还要靠专业职业教育机构,因为数字化人才短缺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首先,数字化人才的技能栈要求很高。

  AI、产业互联网、新基建、自动驾驶、半导体、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技术走向商用,新中产、共享经济、宅经济、直播、数字货币、元宇宙等新业态爆发,这些均对数字化人才提出全新要求。数字化人才需要有全新的技能栈,原来的人才供给体系难以满足,新基建人才、软件开发特别是ABC(AI、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关技术人才、无人机/无人车/电竞/元宇宙等相关新职业人才等等均出现紧缺,《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伴随全行业的数字化推进,需要更广泛的数字化人才引入,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续放大。

40.jpg

  其次,数字化人才就业形态变得更多样。一个突出变化是灵活用工兴起。由于数字化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强化协同、开放与平台效应,因此更适合灵活用工模式,疫情后灵活用工变得更加普及,越来越多灵活用工工种在出现,原来的人才供给体系难以满足这样的趋势。

  最后,数字化人才供给高度不均衡。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流动加速,导致数字化人才供给不均衡。数字化人才集中涌向大城市、大公司、新产业,但数字化转型却是全世界都需要的,很多地方、企业与产业更缺数字化人才,与数字化步伐较快的地方、企业与产业间的数字化鸿沟在变大。要解决数字化人才不均衡的问题,必须要建立多层次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以来,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就出台了7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全力支持职业教育产业发展。下半年更多重磅政策接踵而至,12月13日,教育部又发布了有关开展“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遴选通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规范化保障。

  在百花齐放的职业教育中,数字化人才培养具有广阔前景,一方面,它并不是像语言培训一样“内卷”,可以说谋的是就业的增量市场;另一方面,它可以实实在在促进就业,在全世界数字化进程加速时,让人才跟上时代。就业稳则社会稳,刚刚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同样将重点放在稳定经济增长上,经济稳定增长将直接带动就业,缓解2022年千万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1.jpg

  在这样的背景下,专注于IT职业教育多年的达内教育,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数字化人才属于IT人才,与达内教育此前做的IT人才教育一脉相承。此前达内教育结合中国IT行业需求,定制化培养高端IT人才,打造一站式互联网人才基地,专注IT职业教育人才服务;数字经济爆发,达内教育也早已在数字化人才培养上进行全面布局,核心思路是促进数字化经济人才供给,保障灵活就业、高质量就业。

  一方面,由于数字化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合型和高定化特质,因此达内教育采取的是与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的主要路线,基于此其即理解新技术,也理解数字化,特别是不同场景的数字化人才需求,可以针对性地联合培养、定向供给,给学员提供专业技能、实战环境和教育服务。

  达内教育已联合20万+雇主企业合作,打通人才培养与输送环节,从培养模型、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学习场景、交互方式等维度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系统,持续为社会及产业输送集专业性、创新性、应用性于一身的综合型数字化人才,这种模式既满足企业用人急需、也助力学员“快就业”。

  另一方面,数字化人才的一大特征是“复合型”,数字经济本质是数字技术与产业、与场景、与业务深度融合,金融科技、财税科技、智能制造、智能零售、智能营销等等数字经济的诸多岗位,往往需要人才具备至少两个专业能力——互联网时代的人才能力结构则是“一专多精”,即T型人才。数字经济需要的人才能力结构则是达内教育提出的π型人才,即具备2种专业技能的综合性数字化人才,这类“双能型”专业技术人才是数字时代企业更需要的。

42.jpg

  基于π型人才能力模型构建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系统,是IT职业教育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能力,这一点正是达内教育努力在做的:打造人才培养系统(人才培养模型、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学习场景、交互方式)、专业教学团队和精细化人才输送系统,从课程产品运营走向专业学院运营,给社会培养数字化π型人才,既让校内学生在专业外拥有新技能形成“两技之长”,也让在职人士通过终身学习实现职业提升,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

  现在达内教育等IT教育平台正积极与头部企业合作,系统化培养并向企业输送π型数字化人才。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标签: 数字化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