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人才工作之于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工作、人才发展、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既促进了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也促进了人才发展运行机制的创新。
当前,我国人才制度比较优势稳步增强,人才工作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提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八个坚持”,这为新时代党管人才工作的全面深化与整体提升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路径。
完善领导体制
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着缺乏抓手、牵头抓总的职责不明晰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善领导机制。牢牢把握党领导人才工作的主动权,压实“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责任。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一起抓的人才工作领导体系。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基层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力度。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力量整合。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和强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功能,推进部门联动。政府要进一步授权松绑,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和用人主体的责任边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
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情,进一步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充分利用供给、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价值实现、公平竞争、有效配置。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要给予用人单位更多的自主权。要加强宏观调控,做好市场的培育、监管、服务等工作。
加强宏观管理
全面开展队伍建设和战略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人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人才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制定和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规划。首先,人才发展战略规划要紧密结合中央重大发展战略。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要以习近平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为确立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的主要依据。其次,人才发展战略规划要聚焦本地方实际情况、突出问题。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人才状况制定战略规划,规划要突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再次,人才发展战略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引领性、系统性、前瞻性。规划要立足全局、着眼未来,发挥规划在人才队伍优化、产业升级、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要以战略规划为总纲,形成科学规范、结构合理、有机统一的发展规划体系。最后,要狠抓落实。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之下,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责任落实,定期监测评估,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推进。
要加强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分类指导。首先,抓住特点,分类施策。要把握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培育、使用、评价等方面各有不同特点,分类施策,充分释放各类人才的活力。其次,要建立分门别类的人才资源库,对人才的规模、结构、层次、分布等进行统计。要注意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为精准分析、趋势研判提供支撑。再次,要善于抓住重点。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分类指导并不是不分重点、均衡用力,而是要根据重点工作,抓住关键领域和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突破,实现以点带面。最后,要注意分类指导与统筹推进相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有个性又有共性,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
优化政策管理
全面推进政策创新和政策统筹
当前,党管人才工作还面临政策创新不足,人才政策分散等问题,亟待加强人才政策的统筹创新,加快人才工作法治化进程。
推进政策创新。要聚焦人才发展、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健全政策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要积极引入第三方,定期对各项人才政策进行全面评估,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改革、修订、废止、替换;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做法。
加强政策统筹。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强化系统思维,围绕人才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建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协同机制,统筹财政、税收、金融、科技、户籍等各个领域的人才政策,对各类政策进行源头整合,发挥政策规模效应,形成政策合力。
加快人才法治化进程。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法律法规体系,做好顶层设计;要加快立法进程,及时清理已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抓紧研究制定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人才安全、人才评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注意人才立法的开放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建设一支“具备相当的政策法律素养,理解党的人才政策精神,熟悉现有的人才立法规定,掌握开展人才工作和处理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的高水平人才法治工作队伍。
加强协调管理
重点做好部门协调和政策协调
总的来看,当前人才工作中还存在着党委、政府人才工作职能部门职责定位不清、职能交叉等现象,同时,行政化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用人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导致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这就需要加强各方面协调,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
加强部门协调。充分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职能,可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为人才工作的“指挥中枢”,整合各部门职责,分解人才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破解人才工作中的“政出多门”问题。建立人才工作跨部门联动机制,研究编制人才工作责任清单。建立人才政策统筹联动、协调推进与实施评估制度,推进人才政策有效落地。建立人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进人才信息共享贯通和制度衔接。
加强队伍协调。通过整合机构、整合职能的方式,成立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和统一的人才工作队伍,提升人才工作服务保障水平。
做好社会协调。人才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这就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处理好“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互补关系。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在推动人才自由流动、人才资源整合配置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企业等用人主体在人才引进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让社会和市场在整合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价值链中的承担主体作用。
加强区域协调。要树立全国一盘棋、区域一盘棋的思想认识。可以通过创新平台共建、创新人才共享等方式,实现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推动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
推动改革管理
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在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针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仍然存在重引进轻培养、人才培养供需脱节、创新成果转化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我们仍需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自主培养机制建设。要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结构性矛盾,加大产教融合力度。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为人才进行国际交流、学习、实践等提供有利条件。
促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突出德行评价,注重德才兼备,加强人才的德行品鉴力度。要分层分类评价人才,提高人才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凭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评价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建立健全评价专家库,完善同行评议制度。赋予用人主体人才评价权,真正做到“谁用人谁评价”。要注重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
加大人才激励力度。要“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科学家“揭榜挂帅”制、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和科研项目经理人制,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健全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分红奖励等激励政策。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薪酬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水平。建立人才荣誉制度,弘扬科学家精神。
营造优质生态
全面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
当前,在人才服务水平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仍然存在着服务保障方面的意识不够、本领不强,服务保障的系统性、精准性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方面的水平,进一步营造高质量的人才生态环境,为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平台是构建人才生态的重要抓手。要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孵化机构等平台,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干事创业“主战场”。一是做优服务保障。要转变以管理、控制为导向的人才工作观念,在服务保障上做加法甚至乘法;要注重服务保障的精准化、精细化,精准回应人才的痛点问题;要增强服务保障的系统性,在生活上、思想上、精神上关心人才,构建“上管老、下管小”的服务保障体系;要切实做好青年人才的服务保障。二是加强政治引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部门,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激发人才的使命担当,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人才工作队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在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较好的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配备的人才工作者既要做人才工作又要做其他工作,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做人才工作;在能力素质上,一些人才工作者不了解人才和人才工作,对党的人才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缺乏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导致能力不强,创新不够;经费保障方面,一些地方的人才工作经费保障困难。
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工作者队伍。首先,做到人才工作者队伍专职化,将一批熟悉政策、精通业务、善于服务的人充实到人才工作者队伍中来,做到在数量上配齐、质量上专业。其次,通过理论学习、参观访问、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人才工作者更新理念、掌握本领、提升能力。最后,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是要强化人才工作经费保障。要确立人才工作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统筹安排,专项列支,建立与财政收入增长挂钩的机制,确保人才工作有经费,人才工作落实有保障。制定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办法,确保经费拨付、使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强化绩效考核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确保经费用到人才工作的“刀刃”上。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20-02-15 11245
2018-01-03 10421
2021-03-18 7701
2021-08-04 6786
2018-06-01 6595
2019-06-22 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