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访 > 专家:互联网下半场将是全联网

专家:互联网下半场将是全联网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1-03-13 958 0 0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廖方宇日前接受新华网视频连线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是驱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必须深度融合;互联网的下半场将是全联网,要真正实现人-机-物全贯通、数据通和业务通;全联网是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会对数字经济和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记者: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您是如何理解的?

  廖方宇:数字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是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在这种形态下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数据是其核心和关键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是驱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新引擎。特别是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潜力,有效对冲了疫情对实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必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将有力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韧性与创新能力。

  记者:请问下一步互联网发展趋势是什么,将对数字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廖方宇: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借助计算终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特征的互联网上半场将被“人-机-物”多类型终端、多场景、多并发、低延时或实时在线为特征的信息互联、控制互动的万物互联网代替,我们称之为全球物联网(简称全联网)。全联网将在现有的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计算、新型传感器等基础上,有可能重构互联互通的拓扑结构,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平台。

  全联网将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现在的、未来的各行各业最具广泛性的基础应用和切入点,是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和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全联网发展前景良好。在实际发展中全联网面临哪些制约因素?有什么解决办法?

  全联网或者说物联网的发展和早期互联网发展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的发展现状是各类网络、数据和应用平台按照各自需求蓬勃发展。以物联网为例,各类平台林立,多种标准各行其道,实现互联互通的标识技术不尽相同,底层数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解决办法就是要把全联网标识作为国家数字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来定位,并建设成为支撑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将会为数据互联互通、业务的互联互通提供最底层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服务,也能够节省大量的重复投资。

  前期,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联合有关单位建设了覆盖全国的物联网标识平台,目的是着力解决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问题,促进物联网应用跨行业、跨平台、规模化发展,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解析服务。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产品追溯应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科学数据标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起到了示范应用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极探索市场机制,通过中科全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聚焦于全联网标识、芯片、平台等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全联网+行业解决方案”,促进全联网推广和应用。目前,与新华网“溯源中国”平台合作,联合打造“溯源中国·国物标识平台”。相信这将会是一个很好、大规模应用示范的开端。

  记者:您对于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有什么建议?

  廖方宇:一是要加强系统化的顶层设计。统筹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双轮驱动,公共服务和重点行业同步发展。

  第二就是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而物的智能化又是产业数字化的基础,全联网标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将有效解决物的智能化和人机物一体化问题。数字经济有了全联网标识体系等基础设施,发展才更有后劲,目前国物标识平台是演进升级到全联网标识体系一个比较有效、比较适用的方案。

  第三是要大力推广应用融合解决方案。信息技术是应用驱动型的一个技术,它和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会大大提升自身价值。要抓住国家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契机,基于国物标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打造全联网赋能平台,为各级政府和垂直行业赋能,加快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