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半场的钟声敲响,消费互联网转身跨入产业互联网,新一轮利益博弈随之开启。
产业互联网大潮袭来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传统产业与互联网逐步走向融合,而今已成为命运共同体。
企业从“互联网+”转化为“+互联网”,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与此同时,各个行业如:购物、金融、支付、餐饮外卖等,纷纷寻求与互联网结合,国内“互联网+”迎来高速增长期。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一是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拓展智能+;二是要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使企业能够统揽全局,以新兴产业技术畅通供应链,打通上下游,丰富生态圈,推动产业效率变革。
受益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有望在国内迎来高水平发展。国内的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过去多年,消费互联网发展趋向成熟,培养起企业以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进行发展的理念,对各类互联网应用场景了然于胸。
此外,随着国内网民数量与场景应用数量逼近甚至超过老牌工业强国,产业互联网借助消费互联网东风,在打通供需两端的深度与速度上都在拥有更高水平的表现。
在云计算、大数据、5G、AI等新兴技术驱动下,各个行业转型门槛正在降低。
产业互联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软件服务,而是云计算、大数据、5G、AI、IOT等新兴技术与企业业务的深度融合。这些新兴技术本身也在发展,变得更加成熟,能够逐步被落地、应用,将以前许多难以被数字化的场景,以更小的颗粒度对其进行重塑。
以制造业的科技赋能为例,通过把传感器、感应器等智能装置嵌入到工厂、货物等各种物体和物理系统中,利用有线和无线网络加以连接形成物联网,采集各个节点数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研发、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构建起一个实时、高效的工业生产物联网体系。
产业互联网市场前景可期,互联网巨头利用既有优势,抢滩B端市场。
消费互联网市场,腾讯、阿里等巨头占据渠道、资本、技术优势,早已渗透进衣、食、住、行、娱等各个领域,抢占了流量、数据、支付等多个入口,且腾讯、阿里在云计算、IT基础架构能力方面成长迅速,有利于搭建产业互联网体系,也无形之中,提高了其他企业的进入壁垒。
去年,腾讯、阿里巴巴先后宣布组织架构调整,进军产业互联网。事实上,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就曾面向B端就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对于云计算、B2B业务则单独任命负责人进行管理,同时向CEO张勇汇报。
在2018年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中,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整合集团智能化能力同阿里云结合,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
腾讯在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中专门成立了面向B端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负责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等行业解决方案,整个服务从消费转向产业互联网。
此外,为快速推进产业互联网业务布局,腾讯、阿里还入股多家战略地位突出的B端服务企业:腾讯系入股了东华软件、金蝶国际、微盟等;阿里系则入股了润和软件、华宇软件、银江股份等,助力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拥抱产业互联网,加速生态发展。
2020-02-15 11245
2018-01-03 10421
2021-03-18 7701
2021-08-04 6786
2018-06-01 6595
2019-06-22 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