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据时代的崭新生产力,算力正在快速发展。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底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带动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元。
算力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那么,算力如何与各产业融合赋能数字经济?其未来又有哪些重要趋势?
算力如何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各领域加速落地,算力正在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注入新动能。
一方面,算力能助推数字产业发展,有效提升5G、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活跃度,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数字技术服务业、互联网等数字核心产业进步,也同步催生围绕数据产生、存储、分析等相关应用场景的新型数字产业,助力数字产业化版图不断完善壮大。
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算力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算力投入带来的数字化智能技术,已经在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智能制造、数字政府、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助力产业提升生产效率、增长产值,并进一步实现延伸价值,包括加速商业模式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等。
与此同时,算力也在创造着越来越大的社会价值。算力能够辅助药物研发,助力提升效率、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有望为人类生命健康面临的长远难题带来更多解决方案。而各行各业通过智能化转型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实现科学碳减排的过程,也离不开算力的支持。算力正在向绿色化方向演进,有望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
相关数据显示,算力指数每提高1%,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随着算力进入各行各业,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日益强劲。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政策助力产业链持续完善
为了推动算力产业不断发展完善,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密集发布。
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加快构建全国算力枢纽体系。
2021年7月工信部出台《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启动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提升之下,我国算力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20万标准机架,平均上架率超过55%。算力总规模超过140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全国在用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超过450个,智算中心超过20个。
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国算力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包括上游涵盖设施/设备/软件供应商、网络运营商,中游包括基础电信企业、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云计算厂商,以及下游由互联网企业、工业企业以及政府、金融、电力等各行业用户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断夯实算力底座。
向智算与绿色算力进一步发展
放眼未来,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的紧迫性,正驱动算力向云网融合、多元算力(包括基础通用算力、智能算力、高性能计算等)、绿色算力等方向发展。
趋势之下,我国部分科技企业正积极谋划布局,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其中,联想集团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不断创新,积极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为各行各业打造“最强数字大脑”。
高性能计算被誉为“计算金字塔尖上的明珠”。在最新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500强榜单中,联想集团有161台上榜,独占32.2%的份额,连续10次蝉联制造商份额第一,且较第二名份额高出13%。
近年来,联想集团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建设了高性能计算系统。同时,联想集团还为制造、气象海洋、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提供领先成熟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变革。
在绿色算力方面,为了克服高性能计算能耗过大的问题,联想集团独创了温水水冷技术为机器降温,该技术既可以提升5%的算力,还能降低42%的能耗,余热还可以被再次利用。截至目前,联想集团温水水冷技术已被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许多数据中心所广泛采用。
在智能算力方面,联想集团通过“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形成大数据基础,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工具、人工智能算法,对各行各业的现行机理、决策机制、业务流程加以学习、总结、提炼,最终实现决策的智能化,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算力产业链企业协同合作,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算力的潜能将进一步释放,激发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创新融合应用,为数字经济提供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20-09-01 1178
2021-01-11 951
2020-01-25 1220
2021-03-24 976
2021-06-24 1304
2022-10-18 1054